興義市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,14個鎮,3個鄉,144個村委會、49個社區居委會。
興義市行政區劃 | |||||
街道 |
桔山街道 | 坪東街道 | 豐都街道 | 木賈街道 | 下五屯街道 |
萬峰林街道 | 黃草街道 | 興泰街道 | 灑金街道 | 馬嶺街道 | |
鎮 |
威舍鎮(威舍開發區) | 烏沙鎮 | 敬南鎮 | 南盤江鎮 | 魯布格鎮 |
清水河鎮(清水河開發區) | 泥凼鎮 | 白碗窯鎮 | 七舍鎮 | 捧乍鎮 | |
倉更鎮 | 三江口鎮 | 豬場坪鎮 | 則戎鎮 | ||
鄉 | 雄武鄉 | 洛萬鄉 | 滄江鄉 |
|
三疊紀時期(2億年前),興義就有最古老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“興義飛魚”和爬行動物“貴州龍”等存在。境內發現舊石器時代的貓貓洞遺址就有古人類“興義人”繁衍生息。
戰國時期,興義屬夜郎國。
秦代設吏屬象郡。
西漢元鼎(公元前116-111年)年間司牂牁郡。
蜀漢建興三年(225年),諸葛亮南征,南部將李恢率軍“追奔逐北,南至盤江”,以功封漢興亭侯,始設漢興縣于今市境。
唐太宗貞觀六年(632年),設附唐縣于市境,為盤州治,系戎州都督府所轄之羈縻州。
元朝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屬云南行省普安路總管府。
明代改隸四川布政司。永樂十一年始隸貴州。嘉慶二年(1797年),改南籠府為興義府,統轄盤江八屬。嘉慶三年(1798年)置興義縣,改隸興義府、添巡檢分治捧乍。
清宣統三年(1911年),轄貞豐州(今貞豐縣及望謨縣部分)、冊亨州(今冊亨縣)、普安縣(今普安)、新城縣(今興仁)、安南縣(今晴?。?、興義縣(今興義)和捧鲊巡檢(今興義捧鲊鎮)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,興義縣為大縣,屬貴西道。六年(1917年),興義縣為郎岱審檢廳兼管。是年,貴西道署由安順遷畢節,興義縣仍屬貴西道。十二年(1923年)撤貴西道,興義縣直屬省公署。二十一年(1932年)3月,興義縣劃分為7區,7鄉、6鎮。二十四年(1935年)12月裁撤捧乍分縣并入興義縣。二十五年(1936年)3月,全縣改劃為9區,56聯保、266保、2634甲。三十四年(1945年)裁撤區署,各鄉鎮直屬縣政府,全縣劃為2鎮、28鄉、251保、1988甲。
1949年12月,興義解放。
1950年,將民國時期所設保甲改為行政村組,全縣劃分為7個區,30鄉鎮、250村。 1951年11月,興仁專區黨、政、軍機關遷興義。轄10縣。
1952年12月,設興義專區(興仁專區改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興義專區)。
1956年。將盤縣所屬阿衣鄉大部分劃歸興義縣,原屬安順專區的郎岱縣劃歸興義專區。同年7月,撤銷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屬安順專區。
1965年,復設興義專區,專署駐興義縣。將安順專區所屬興義縣、興仁縣、盤縣、普安(駐盤水鎮)、晴?。v蓮城鎮)5縣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、冊亨、安龍、貞豐4縣劃入興義專區。
1965年11月,設盤縣特區。興義專區轄9縣、1特區。
1970年,興義專區改稱興義地區。
1981年9月21日,撤銷興義地區,于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以原興義地區的行政區域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區域。自治州人民政府駐興義縣。
1987年11月6日,經國務院批準,興義撤縣建市。
1988年3月1日,正式成立興義市。
1992年興義將原10個區56個公社撤并建為26個鄉鎮、373個村。
2000年,興義市轄21個鎮、5個鄉。
2003年8月22日,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,撤銷興義市黃草壩、坪東、下五屯、桔山4個鎮、設置黃草壩、坪東、下五屯、桔山4個街道。
2017年,興義市現轄8個街道辦事處,13個鎮,5個鄉,143個村委會、45個社區居委會。
2022年,興義市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,14個鎮,3個鄉,144個村委會、49個社區居委會。
興義物華天寶,物產富饒。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好,屬典型的錐狀喀斯特峰叢地貌,自然資源極其豐富,被地質學家譽為中國第二個“金三角”,探明煤炭儲量7.77億噸,周邊50公里范圍內煤炭儲量100億噸以上。有金、鐵、銻、鈿,銅、汞、砷、硅、石英石、冰洲石,螢石、白玉石10余種礦產極具開發價值。市境水能資源豐富,有大小河流97條,大中型水庫5座,蓄水量100多億立方,水庫與城鎮、園區相鄰,用水方便充足。興義是國家“西電東送”的重要電源基地、電力通道和樞紐,地方電網實現了興義、義龍、興仁、安龍、貞豐五個縣(市)和義龍新區間的220kV環網供電,較大地增強了地方電網運行的安全性。興義石斛、名貴蘭花、金銀花、生態綠茶、天然植物香料等中藥材和生物資源豐富,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投資開發前景。
興義區位優越,交通便捷。興義地處珠江上游貴州、廣西、云南三?。▍^)結合部,距貴陽280公里、昆明290公里、南寧480公里,位于三個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,是該區域200公里半徑范圍內發展最快、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??赏瑫r承接貴陽、南寧、昆明三個省會城市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多重輻射,境內南(寧)昆(明)鐵路及汕(頭)昆(明)惠(水)興(義)等四條高速橫貫市境,興義環城高速如期建成,盤(縣)興(義)高鐵建設如火如荼。興義萬峰林機場已開通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重慶等26個城市19條航線,正在積極籌劃開通國際航班。連接珠江的西南水運出海中通道、西南成品油及天然氣管道工程建成投用,形成了集高速公路、鐵路、水運、航空、管道“五位一體”綜合交通運輸網絡,與全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實現互聯互通。
人口
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,興義市常住人口100.46萬人(戶籍人口93.7萬人)。
民族
興義市少數民族有布依族、苗族、漢族、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壯族、回族、僳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納西族、瑤族、藏族、景頗族、布朗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錫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諾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滿族、獨龍族等26個民族在此居住。
過去五年,我市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,聚精會神謀發展,全力以赴求突破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(下同)從2016年的366.9億元增至2021年的560億元,年均保持10%左右的增長速度,高于全國、全省、全州平均水平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0720元、16000元,年均增長8.4%、10%。探索推進“四個一批”項目建設,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2.15億元,年均增長11.2%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,高質量發展考核居于全省第一方陣前列,在貴州“黃金十年”高速發展期中譜寫了精彩的興義篇章!
過去五年,我市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發展成果、得到更多實惠。民生重點支出逐年增長,累計達234.8億元。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政策,城鎮新增就業5.92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2%以內。累計投入32.63億元,實施教育項目346個,新增學位5.49萬個,辦學條件明顯改善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農村幼兒園營養餐全覆蓋。深入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全面整治、規范管理127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。市醫院門急診綜合樓擴建、發熱門診改建項目建成投用,市醫院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復審。新增醫療衛生機構237家,新增床位3437張。鄉鎮(街道)中心衛生院、中醫館、行政村達標衛生室實現全覆蓋,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。核酸檢測統籌能力達59.8萬人次/天,高標準組建流調隊伍77支,疫情防控體系更加完善。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,累計發放保障金及各類補貼12億元,保障能力持續加強。建成鄉鎮級文化廣場21個,296個村(社區)群眾體育設施實現全覆蓋,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。
與此同時,關心下一代工作,工青婦、紅十字、老齡、殘聯、工商聯、科協、國安、人防、國防、退役軍人事務、人武、雙擁、外事、僑務、氣象、檔案、供銷、史志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。
過去五年,我市污染防治“五場戰役”強力推進,鐵腕推進萬峰湖綜合治理,萬峰湖重現水清岸綠、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。實施造林工程56.08萬畝,石漠化綜合治理116.75平方公里,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1.02%。建成污水處理廠30座、生活垃圾轉運站11座,新增污水管網327公里。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6%、99%,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行政村全覆蓋,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9%以上,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長期保持100%。河(湖)長制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彰,萬峰林街道被國家生態環境部命名為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。
過去五年,我市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把穩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,全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,三次產業結構從2016年的10.1:34.3:55.6調整為9.4:36.4:54.2。農業總產值達156.68億元,年均增長6.5%。建成高標準農田14.72萬畝,糧食總產累計完成93.96萬噸,連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。蔬菜、食用菌、精品水果、茶葉、中藥材、生態畜牧業、生態漁業等山地特色農業快速發展。成功申報“興義生姜”“七舍茶”等9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“兩品一標”產品認證達29個,認證面積達10.51萬畝。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、國家級示范社10家,龍頭企業、合作社、家庭農場達2222家。榮獲“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”“全省十大蔬菜基地縣”稱號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95億元,年均增長15%。投資623.4億元,完成興義電廠、華騰陽光、黔桂金州等“千企改造”項目102個,元豪投資、振華新材等17家企業納入省級“千企改造”名單。實施“千企引進”項目270個,完成投資724.2億元。培育大型工業企業46家,規上工業企業達159家。推動429戶實體經濟與大數據深度融合。引入江蘇綜藝集團控股貴州醇酒業,貴州醇品牌加速復蘇,產值產量達歷史新高。大力發展以振華為龍頭的鋰電池新材料產業、以鵬昇紙業為龍頭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、以貴州醇為龍頭的特色輕工業產業,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,產業集群初具雛形,初步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新型工業體系。以文旅、康養、商貿為主的服務業快速發展,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203.89億元增至304億元,年均增長10.8%。建成運營一批特色商業街、城市綜合體、大型超市,成功引進紅星美凱龍、星力百貨、奧特萊斯等知名企業入駐。城市商業和服務體系日趨完善,15分鐘城市生活圈基本形成,以夢樂城、大商匯為中心的城市商圈迸發出強大活力和輻射帶動力。行政村快遞物流實現全覆蓋,累計完成快遞進出口6078.75萬件、網絡零售71.78億元,獲2020年“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”稱號。投資28.13億元,實施光伏發電、風力發電項目8個,裝機容量增加到49.75萬千瓦。投入37.11億元,完成新一輪城鄉電網改造建設工程,地方電網基礎不斷夯實,城鄉用電保障能力顯著增強。行政村通光纖和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,建成5G基站814個,實現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。
今后五年我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%以上、力爭邁上1000億元大關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%、10%左右。通過五年不懈努力,實現經濟發展、生態建設、人民生活、社會治理等水平邁上新臺階,城市首位度持續提升,黔滇桂三?。▍^)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作用和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,全力鑄就騰飛的興義義龍。
過去五年,我市累計接待游客1.54億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96.5億元。成功舉辦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、國家級棒壘球賽等重大賽事活動。云屯生態體育公園、納具康養小鎮等重大旅游項目建成投運,新增4A級景區3個、3A級景區7個。萬峰林生態體育公園被認定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,萬峰湖流域被評為中國垂釣體育精品旅游線路,義龍新區獲“貴州省棒壘球推廣基地”稱號,興義榮獲2021年度中國旅游百強縣稱號。
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,是我市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、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的40年,是從解決溫飽到基本全面小康的40年,也是影響力顯著提升、實現歷史性跨越的40年。
經濟增量規模顯著擴大。40年來,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銳意推進改革,我市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。興義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7028萬元迅速躍升至近年來的450.07億元,扣除價格因素,是1979年的128倍,年均增長12.6%,經濟總量位居全州第1位、全省18個城區方陣第6位。
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1979年,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一產業帶動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1.0:24.0:25.0;到1993年,產業結構調整為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.0:50.9:23.1;到2009年,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.0:39.2:48.8;近年來,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.2:34.8:56.1,與1979年相比,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31.1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.98%,提高28.78個百分點。
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。農業總產值從1979年的5974萬元增加到近年的68.61億元,是1979年的114.85倍。農業增加值從1979年的3585萬元增加到近年來的43.71億元,是1978年的121.9倍。
工業經濟快速發展。改革之初,興義市主要以供水供電等民生國營工業經濟為主,工業基礎非常薄弱,改革40年來,逐漸演變為以煤炭、電力、冶金、白酒等行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,工業實力顯著增強。1979年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857萬元,1991年首次突破1億元,達到1.03億元,1996年超過10億元,達到10.59億元,到2017年開始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37.50億元。近年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.3%。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.39億元,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.8%,引進新能源發電企業2家,生物質能發電企業1家,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建立。
投資規模持續擴大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向好,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,各項事業蓬勃發展,投資逐年擴大,基礎設施變化巨大。1979年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僅有130萬元,1985年達到1198萬元,1993年達到1.61億元,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新跨越,首次突破100億元,達到123.01億元,近年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7.31億元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.2%。
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65.32億元,增長8.6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.79億元;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.7%;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444元、13407元,分別增長9.5%、11%,增速全省第一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.8%。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全省18個城區方陣排名第四。
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增至560億元,年均保持10%左右的增長速度,高于全國、全省、全州平均水平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0720元、16000元,年均增長8.4%、10%。探索推進“四個一批”項目建設,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2.15億元,年均增長11.2%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,高質量發展考核居于全省第一方陣前列。
過去五年,我市始終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提升興義義龍形象的有力抓手,持續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管理水平,強化鄉村建設。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65平方公里,城鎮化率達66.6%,獲批國家第三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?!杜d義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7—2030)》《興義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》獲省政府批復。改造棚戶區3.45萬戶、老舊小區63個、背街小巷74條。完成興義大道、桔山大道等27個內澇點治理,城市內澇基本消除。積極推進以灣塘河、納灰河為重點的城市水污染綜合治理,城市水體水質明顯好轉。新建市政道路123公里,打通峰林大道延伸段、B7至B11路等一批城市“斷頭路”,完成峰林大道、英雄路等一批交通堵點治理,城市擁堵逐步改善。建成灣塘河水景公園、馬嶺河濕地公園等城市綠地公園,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40.82%,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。街心花園盤江路地下空間開發、中心街立體停車場等項目穩步推進,公共停車位不斷增加,新能源充電樁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,城市功能逐步完善。扎實推進小區綜合治理和“兩違”清理專項整治行動,推動萊蒙帝景、萬峰城等一批智慧小區建設,城市智慧化、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?!八脑谵r家·美麗鄉村”六項行動深入實施,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。完成110個村莊規劃編制,建成清水河、烏沙、雨樟、木咱等一批示范小城鎮,雨補魯、南龍、堵德、烏舍4個國家傳統村落得到有效保護利用。成功打造了敬南白河、灑金打柴山等一批田園鄉村·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。萬峰林街道獲評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鎮”,清水河聯豐村、萬峰林下納灰村獲評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”,頂效樓納村、則戎冷洞村獲評第二批“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”。